第146章 壮志难酬(二)(1 / 2)

就在朝堂上议论纷纷之时,一封红翎急信突然传到了皇帝手中。

“什么!皇叔!”

桓熙接过信件看了一眼而后就被心中所言震惊到双手颤抖,手中的信纸也飘落在地。

桓玄赶忙俯身捡起,瞄了一眼内容,瞬间痛哭流涕,

“父亲啊!您......我不相信!”

桓熙紧接着大袖一挥道:“退朝!有事明日再议。”

不一会儿大殿之中,就只剩下桓玄,王国宝还有坐在御座上的皇帝桓熙。

王国宝虽然大概猜出了什么,但还是装模作样地问道:“陛下,相国。到底出什么事了?”

桓熙看了一眼痛哭流涕的桓玄,转头对王国宝道:“江州来信,大将军桓伊去世了。”

“什么?”王国宝惊讶道:“这可如何是好呀?桓大将军可是我朝的擎天之柱啊。”

桓熙也不由感慨道:“是啊,这一个月是怎么了?朝廷几位老臣接连去世,难道是我这皇帝得罪了上天吗?”

“这和陛下有什么关系?各位老臣征战一声,如今也该歇歇了。”王国宝赶紧接话道。

桓玄也终于收拾住悲伤,抬头看向桓熙道:“是啊,这跟陛下没关系。我父亲这两年身体本来就不太好。”

“桓大将军一去,相国必然要回乡守孝,朝中没了您,谁还能压制谢玄呢?”王国宝担心道。

桓熙闻言否定道:“这又何妨,哪怕我回乡守孝,西府军不也一样掌握在桓氏手里?

没了西府军配合,朝中还有各大世家掣肘,他谢玄哪里能一力推动北伐呢?”

“圣明无过陛下。”王国宝一记马屁再次奉上。

“陛下,还是夺情吧。我父亲这一去,朝中必然再次混乱,我在建康还能继续帮着陛下一些。”桓玄突然开口道。

桓熙和王国宝闻言同时一愣。

夺情,也叫夺情起复。是一项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。

丁忧制度源于汉代,父母死后,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,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,不预吉庆之典,任官者并须离职,称之为“丁忧”。

而丁忧的官员可以由皇帝下旨夺情,意思就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,可不必辞职,以素服办公,不参加吉礼。

桓熙看着桓玄迟疑道:“敬道,这合适吗?皇叔去世,你总要还乡临棺一恸吧。”

“陛下,还是国事为先,想必我父亲也更在意桓氏天下。”桓玄摇头道。

王国宝慢慢后退一步,在桓玄背后拼命给皇帝使眼色。

桓熙收到信号,犹豫一下道:“敬道,你不是征战沙场的将军,文臣夺情不是件好事,对你名誉损伤太大。”

桓玄闻言立刻抱拳道:“陛下,为了桓氏天下,臣弟不怕毁誉。”

这下桓熙也起了点疑心,考虑半天还是道:“朕考虑一下,文臣夺情之事古来少见。你先回去吧。”

“这......”桓玄见皇帝没答应,只好拱手道:“那臣弟告退。”

等桓玄彻底离开大殿,桓熙看向王国宝教训道:“王爱卿,刚才你是什么意思?没有一点大臣该有的稳重。”

王国宝赶紧躬身道:“陛下,臣刚才有些鲁莽了。但实在害怕陛下下旨夺情啊。”

“这是为何?”桓熙好奇道:“朕没有立刻答应他,完全是为了敬道的名誉考虑。一个相国,不能承担不孝子这个称呼。哪怕夺情,也算不孝啊。”

王国宝对桓熙道:“陛下爱护幼弟的拳拳之心,臣自然是明白的。可陛下有没有想过,尚书令大人乃是皇室血亲啊,

如今大将军去世,尚书令大人必然要接手西府大军,还是应该让他进一下孝道的。”

虽然王国宝一番话说的不着四六,但桓熙一下就明白了他的意思。

桓玄这又是中央最高官,又是西府大将军掌握军权,这家伙要比谢安更加危险,因为他是皇室血亲,理论上也是有继承权的,

特别是桓熙还没有儿子,万一真有个三长两短,桓玄立刻上位登基也没问题。

想到这里,桓熙点点头道:“爱卿所言极是,自皇叔出京镇守江陵之后,我就再也没见过他。

不说尚书令,就是我也应该尽尽孝道,就让他带我去一下吧,国事暂且搁下,由爱卿先处置一段时间吧。”

王国宝闻言大呼万岁:“陛下圣明,侍亲至孝,真乃国朝之大幸啊。”

......

上午两人在大殿上的言语,下午就传入了桓玄耳中。

“王国宝,当初怎么会让这条养不熟的白眼狼上来了呢?”桓玄在府中恨恨道。
<

最新小说: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超时空史记 隋唐小纨绔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抗清 亮剑:每个兵都了不起 我在中世纪砍头二十年 穿入维京当霸主 唐时明月宋时关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